7月18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引導下,為推動湖北工建各部門、各單位數字建造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落實智慧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場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湖北工建特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院士蒞臨集團公司開展《數字建造促進建筑產業變革》主題講座,并舉行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武漢數字建造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湖北省工業建筑集團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武漢數字建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士丁烈云,數字建造研究院總經理徐迅,教授張立茂;湖北聯投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俊;湖北工建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丁峻,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項目管理中心總經理肖仲華,副總經理、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孫合,技術總監、項目管理中心副總經理俞棟華,科技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時代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文安等參加簽約儀式。
周俊對丁烈云院士一行蒞臨湖北工建致歡迎詞,簡要介紹了湖北聯投及湖北工建的基本情況及合作意向。他表示,湖北工建是一家有著光榮傳統和輝煌業績的“三特”建筑企業,近年來在全省建筑施工領域一直處于第一方陣。去年12月份以來,省委省政府賦予湖北聯投“三全三商”戰略定位,湖北工建在其中擔當著工程建設全領域總承包商的職責和使命,為完成錨定“工程建設+投資運營+科技環保”于一體的“一主兩驅”發展布局,發揮傳統優勢,加快數字建造技術攻關、應用推廣和生態完善,在“裝配式+數字化+工廠化”等建造關鍵領域打造更多具有時代特色的優質工程,力爭成為建設先行區的生力軍的目標,湖北工建必須主動迎接數字化、擁抱數字化、運用數字化、融入數字化。
隨后,丁烈云院士開展了《數字建造促進建筑產業變革》主題講座,在講座中他對如何讓數字技術更高效地服務建筑行業作了深刻闡述,他強調:
第一,要有數字化的思維。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兩個基本特征,技術核心是人工智能,產業形態是數字經濟。這是一個發展趨勢,它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行業,所以我們應該擁抱數字經濟,擁抱人工智能;
第二,要走新型建筑工業化道路。工業化更容易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由于用戶對建筑產品的需求是個性化的,而工業化又是標準化,如何處理好個性化跟標準化的關系,利用標準化生產的部品部件組成豐富多彩的建筑產品,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第三,要處理好數字化與綠色化之間的關系。國家提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現在碳排放量第一的是工業,第二是交通,第三就是城市生活,建筑是一個耗能大項。如何利用數字技術,設計建造更多的綠色建筑,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丁峻表示,今天湖北工建能邀請到頂級專家為大家答疑解惑實屬機會難得,通過丁烈云院士的講座,他發表了一些個人收獲:
第一,看到了差距。中國正在邁向全面數字化時代,我們的管理手段還很落后,管理效益還很低下,要實現數字建造、實現全集團的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
第二,看到了希望。今天院士為我們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標、路徑,我們各級班子成員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各單位都要拿出切實的辦法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后,我們還請丁院士團隊持續支持湖北工建的數字化轉型工作,我們期待與數字建造研究院長期合作。
最后,丁峻強調,做好數字化轉型工作既要有緊迫感,又要務實推進;特別是各級干部要樹立數字化思維,工作過程盡可能通過數字化進行表達,實現設計數字化、施工數字化、采購數字化、辦公數字化。
丁烈云簡介: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與建筑工程管理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曾任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東北大學校長、華中科技大學校長。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兼工程管理研究分會理事長、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學部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省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丁院士長期從事數字建造、工程安全理論與技術研究。提出工程安全風險“能量-耦合”理論,創建地鐵工程安全風險“識、警、控”技術體系,研發數字軌道交通工程集成建設關鍵技術,構建工程質量精益控制模型、標準和平臺。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獲2018年“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主編1項國家標準,獲發明專利9項,出版3部著作和1部國家精品教材,發表論文百余篇。